隨着藝術市場的逐漸成熟,中國書畫得到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資者的喜愛和認可。時至今日,在市面上流通的已故書畫名家作品日漸稀缺,尤其是題材罕見、來源可靠的精品則當仁不讓地成為大家重點關注的對象。
前段時間某場書畫拍賣,上拍一件已故著名畫家鄭乃珖的《飼蠶圖》。畫作描繪的是蠶室情景,左側的木架和右側的地板上都放着養有幼蠶的大簸箕,那蠕動的幼蠶,描繪得活靈活現,極具生活氣息。眾所周知,鄭乃珖能工擅寫,工寫並用,在意境、取材、構圖、用線、敷彩、題款諸方面均突破前人藩籬。其在市面上流傳的畫作,較為常見的有山水、人物、花卉、翎毛、走獸、青銅器皿、蔬果時鮮等題材,但以飼蠶為題材的畫作,還比較罕見。值得一提的是,這件作品還曾著錄於《高山流水——中國名家書畫選萃》,可謂難能可貴。底價15萬元,經過十幾個回合的競拍,最後被一藏友以21萬元的價格拍得。
在書畫鑑賞過程中,有關書畫家和書畫作品的文獻記載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,有時甚至是一種很重要的依據。與書畫關係最密切的歷代文獻大都有書畫著錄書、書畫家傳記、書畫家本人及其好友的詩文集、記述書畫的筆記和雜錄等。就書畫拍賣而言,若是一件書畫真跡,有無著錄,以及有何人的何種著錄,都會直接影響其拍賣成交價。同樣水準的作品,著錄清晰且可靠者,其成交價通常會高於無著錄作品,有時是一二成,有時可能是數倍甚至數十倍。“在購買時與其他書畫作品類似,主要考慮購買的專業性和對作品來源的瞭解。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對於類似題材作品存世量和價位的瞭解,題材罕見或是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作品升值空間較大。而瞭解作品來源有助於分辨作品的真偽,同樣是名家作品,有明確著錄的自然具有較高的可信度,收藏或是投資都更為穩妥,也更加具備保值升值的空間。”某拍賣行負責人這樣説道。